(1)需求牵引,高端制造。
随着形势的转变,机床制造业的客户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,今后的机床制造业发展模式一定是需求牵引,高端制造。在精密加工的前提下逐步从大规模生产发展成为个性化定制设计。让客户参与到设计当中去,真正实现按需求定制。利用客户的切实需求来开发、生产、制造、装配,并配置多层次可拓智能模块,随着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需求变更可随时改进系统的适应性架构。由于需求有时是模糊的,可以对需求建模,做一些相似定制、派生定制、替换定制和关联定制,便于随时进行结构变更,功能升级拓展。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大平台,跟踪用户需求服务,做到服务制造、服务顾问、服务创新。让客户感觉到买的不仅是设备,更是贴心的服务。这对提升我国机床制造业竞争力有极大地好处。
(2)从群控性调度到智能化控制。
传统的机械化不再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,机床制造业在逐步向数字化、智能化迈进。机床数字化就是将多变的信息数字化后引入到机床中;智能化就是优化整个加工路径,包括启动和停止阶段的优化。我国提出的智能制造2025,就是从设计与工艺上实现自动融合,智能制造。依托互联网打造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。从内部实现主机、数控系统以及功能部件,包括刀具企业一体化发展,实现智能制造、智能校正、智能诊断、智能控制和智能管理。更好地促进机床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发展,甚至向高端进军。未来智能工厂能够自行运转,利用机器人管理智能机床,多台机床协作智能完成加工,机床可进行在线故障诊断,不停机排除故障。机床可实行定期系统升级或回购再制造。
(3)提升可靠性,走向超高速加工。
可靠性体现机床质量和性能,是机床制造业发展的瓶颈,从国家机床检测中心2015年6月前的统计数据来看,我国生产的机床三年内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大概是1 100小时,比过去十年前提升了一倍,但比起国外先进机床还有很大差距,可靠性、稳定性这是极大的一个突破口,另外,利用并联原理、简化、轻量技术、直接驱动等新型技术实现超高速、超精密加工是机床制造业发展的趋势。
(4)系统开放化,逐步建立工业大数据平台。
开放性主要针对核心技术在核心层面的开放,形成社会智慧资源凝聚的一个产业链,将供应商、合作伙伴、用户、专业技术人员的集体智慧凝聚在机床产业中,推动制造和服务。例如建立机床数据云平台,将机床加工领域的设计、制造、服务、供应链、用户使用等环节的专业性问题集成到云端,进行二次专业筛选、甄别,最后将数据分享、优化、利用。另外,数控系统软件要建立开放体系结构,不仅仅停留在PC平台层面,要扩展为互联网下系统间的兼容、可移植和可操作性。系统数据的开放意味着科研人员避免了多次重复的研究,信息数据获取方便,科研进度大大加快。
要逐步建立工业大数据平台,也叫“i5”大数据平台,即将工业化、信息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、集成化融为一体的智能制造。以互联网为载体,基于功能强大、嵌入操作系统和高性能应用程序软件的智能系统,具有服务创新能力,分析海量数据,给用户轻松制造,减少加工成本,提高加工效率,改善工艺流程,创造最优价值。